《九零后》纪录片观后感
《九零后》一片讲述的是一帮耄耋之年的西南联大校友,以访谈形式追忆过往,从联大成立,到学生和老师不远万里齐聚昆明,再到大家的艰苦求学历程,最后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的校友突破重重困阻,回到祖国,建设新中国。
从纪录片或者电影的角度,本片难堪佳作,上映20天,票房仅有660万,排片也甚少。但出人意料的是,豆瓣和猫眼评分、评论一片叫好,感动无数人,何以叫好不叫座?
作为一部纪录片,私以为有几点诟病:
- 人物太多,形象不饱满。本片访谈了十数名作家、翻译家、科学家,从他们的言谈中勾勒出一些简短故事。极少有深入刻画人物思想的故事,大都浅尝辄止,浮于表面。有燃点的细节描写不过穆旦雨林求生罢了。每个人有过何种煎熬都没有述说。
- 故事流于表面。接上面所说,全片着重讲说联大成立时湘黔滇步行团的遭遇和大家在联大求学时的经历,但是这两个故事也没有刻画好。与其说湘黔滇步行团是在走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求学、迁徙之路,不如说是徒步旅行团,没有丝毫的紧张感。过了开始的前十天,大家就是载歌载舞,记录沿途风土人情和民谣,观察祖国山河。这期间除了偶遇“土匪”一事,就没有其他事情发生吗?联大求学期间,大家都在调侃以往国文教授如何,宿舍蚊虫肆虐,课后青春萌动的故事。目前的描写下,他们的“长征之路”也好,求学之道也好,似乎也并非艰难,或许是作者为了展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曾经的大佬们远离国土,赴他国求学,归国之路是如此艰辛,本片有呈现吗?没有。研制两弹一星仅仅只是比西方国家快五年吗?不是。这期间大量故事可说,它没有。
- 旁白念诗文,大量原画容易导致出戏,辅以突如其来的轰炸声带来“震撼”?以往《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和《建军大业》也在讲故事,虽然由于人物过多,无法兼顾每个人物的个性,但是重在故事情节连贯性尚可,也有特别刻画的人物,有跌宕起伏的过程。反观本片没有,以旁白当事人的诗、回忆录的方式,乐观的把所有事情一笔带过。突如其来的轰炸声似乎要把故事引向高潮,要渲染一股恐怖、紧张气息,但实际感受是咋又轰炸了。
本片要以100分钟的时间浓缩如此多的人物、事件和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不如用4~6集,每集60分钟来细说数个重点过程,树立鲜活形象。该片最终上院线,而且是在访谈两三年后建党百年献礼,难免有压货蹭热点之嫌。好的故事不需要过度宣传和挑时间上映,自媒体好评引流也不能带出好作品,《你好,李焕英》也可以依靠小人物鲜活的故事唤起大众的共鸣。缺乏有力度的、抨击人心的故事述说,实不能勾起观看的欲望,柴静《穹顶之下》也是纪录片,运用视像和数据,一样能直击心灵。
总结地说,这部纪录片如果不上院线,花更多时间铺陈,讲述重点故事,可以是一部口碑佳作。或许剧集《西南联大》有这样的精彩?